《新聞1+1》連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,共同關注:就地過年=就地花錢?
如何看待今年春節消費與2019年相比,是正增長的成績?
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: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增長率,跟全球圣誕節的消費情況相比,能夠保持正增長,跟2019年相比能保持4.9%的增長率,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。去年12月底的圣誕節,絕大部分國家黃金周的消費都是負增長。從這個角度來講,中國在剛剛過去的春節黃金周中,能從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病中恢復起來,這是難能可貴的。
今年春節消費數據正增長,是漲價因素?還是需求快速增長?
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: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黃金周,既是一個特殊的春節,同時又是一個正常的春節。有一些特殊的點,比如黃金周電影院的票房創歷史新高,很多朋友說電影院票價漲得厲害,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冠疫情防控,對每一個影院的人數控制以及座位之間的安全間隔都有更高要求。從這個角度講,很多漲價因素是由新冠疫情造成的。另一方面,消費也出現了一些新特點,因此很多新消費的價格相對較好。
春節期間新型消費表現亮眼,新的變化代表著什么?
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:2021年的春節黃金周,在我自己看來是一個新30年的開局之年,未來,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,將是主導消費的一個新趨勢。我們可以看到,無論是50后、60后這些進入到老齡化社會的人,還是70后、80后、90后這些社會中堅力量,還是95后、00后、10后的新生代,他們在春節的消費,一方面是在對老人、對父母獻孝心,另一方面他們對于擦窗機器人、掃地機器人等人工智能的需要,實際上是代表了新生代對美好生活出現的新需求。
春節消費數據可喜可賀的同時,是否也要保持謹慎?
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:目前消費對經濟增長,尤其是對去年新冠疫情影響之下的恢復來講,還是一個薄弱環節。下一步怎樣把三駕馬車中的第一動力——消費的作用發揮好,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。從這次黃金周可以看到,消費熱點,也就是對經濟拉動作用較大、成長性較快的,主要還是反映在健康、醫藥、人工智能、旅游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。
拉動消費,我們還需要做什么?
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:如何真正使消費成為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?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,在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改革兩方面要下更大的功夫。第一方面是怎么提高消費在GDP中的比重?第二方面是怎么解決老百姓消費的后顧之憂?第三方面是95后新生代的新需求痛點,需要我們更進一步地推動創新驅動。
就地過年會不會觸發經濟就地啟動?
白巖松:咱們一直在談論就地過年,沒想到是這么狠的就地花錢。就地過年可能還隱藏著一個好處,就是年后中國經濟是就地啟動,往年都是過完年出現勞工荒、用工荒等等,有一個緩慢的啟動過程。今年會不會因為就地過年導致快速啟動,中國GDP增速可能比想象的還要好一點?(邯鄲小程序公司)
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:這一點非常重要,就地過年帶來的就是節后的經濟全面恢復,這一點是未來30年驅動中國經濟的一個非常可喜的新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