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本報記者 王延斌
2020年12月底,山東小城惠民迎來了最冷的時候。
一大早,吳琴頂著嚴寒來到惠民電子商務倉儲物流配送中心。作為一名快遞員,這是她忙碌一天的開始。吳琴不知道,作為整座縣城電商進村宏大規劃的一部分,此時的她和眼前的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已經肩負起了新的使命。
去年夏天,山東省商務廳公示了一份由商務部、財政部、國務院扶貧辦評出的“2019年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”(以下簡稱電商示范縣)名單,惠民榜上有名。惠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顧問榮加鄭告訴科技日報記者,此舉給惠民送來了五大利好:該縣不但將享受到國家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,建立完善縣、鎮、村物流體系;同時,農產品質量保障監督流通體系也將落地,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得以暢通;此外,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也要建立起來,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力度將被加碼。
一年多來,惠民獨辟蹊徑,上下求索,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成績單。
做好加減法 破解快遞到村最后一公里難題
破解快遞到村“最后一公里”難題是從新設備的介入開始的。
在惠民縣級倉儲物流配送中心,自動交叉分揀線的上馬,使得原來需要30個人的分揀工作減少到20人。而減少的人員去了哪里?可能做了“加法”。按照電商示范縣的要求,原先送貨到鎮,現在需要落地到村;縣、鎮、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的搭建,需要更多的熟悉快遞業務的“小哥”。
為入駐創客及各類電商提供網絡、辦公設備是最起碼的,更有價值的服務在于“武裝其頭腦”,比如電商培訓,定期交流,甚至協調解決創業問題……惠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創業者送上的服務“大禮包”更多的是一種“雪中送炭”的舉動。
推動工業品下鄉,幫助農產品進城是電商示范縣項目的使命之一。
在“小微企業”華輕供應鏈公司,即食雞胸肉系列成為其主導產品。看點在于,這里的所有口味都是自主研發,同時,對生產過程各項質量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和過程控制,而所需設備則來自租賃——由當地政府背景的企業提供。而這一切,是在當地政府支持下發生的。
政府引導,電商賦能,提供關鍵設備,支持對外銷售,這關鍵的兩步給華輕公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。看上去,該企業負責人頗具雄心:目前,其日訂單已達3000單,但他們的近期規劃指向了兩萬單。他強調:“實現這一目標,沒有問題。”
惠民是農業大縣。種植優質農品,這里有心得。無論是三四十元一斤的韭菜,還是一百元一斤的桑葚,山東鑫誠現代農科公司的粵港澳大灣區“菜籃子”生產基地向拜訪者們呈現出高價值農業的典型場景。
外面寒風刺骨,日光溫室里卻溫暖如春。韭菜、辣椒、菠菜、西紅柿、桑葚等作物茁壯成長,滿眼綠色傳遞著勃勃生機。遠程監控系統、物聯網系統、綜合環境控制系統、自動化調解設備、噴灌設備、水肥一體化設備……各式高科技裝備下的智能大棚不一樣,保證了產品的有機與綠色。
鑫誠農科總經理趙文鑫向記者強調,“我們每一款農產品都實行信息溯源和質量安全一體化管理,最大限度保障直供粵港澳大灣區‘菜籃子’產品安全。”
做示范生有訣竅 讓“孫子故里”的農品種得好、賣得火
好產品如何賣得好?“惠民原耕”線下體驗店也提供了部分答案。
“惠民原耕”是該縣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,定位為“孫子故里的安心農品”,而惠民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為上述品牌的運營方(下稱惠民農投)。
在惠民農投辦公室主任王永芹看來,通過科技手段確保“惠民原耕”入駐產品“來源可查,去向可追,責任可究”,使得已先期入駐的14家企業90余種產品有了品質保證;同時“線下+線上”,“惠民原耕”微信商城和淘寶商城的上線,拓寬了銷售渠道。
建設電商示范縣,并不只有宏觀敘事,個體崛起才具有代表性,更能以細節的形式刻畫出整個縣域電商的氣氛和激情。
在經歷了打工仔、銷售員雙重角色的艱辛歷練之后,年輕人李方震決定自己做老板,并義無反顧地投身電商的江湖。初來乍到,他受過騙,受過難,最終頂住了壓力。如今,定制彩色防護網成了他的主打產品并成為“網紅”。在線下,他帶領著一群70—90歲的老奶奶編織繩網,被戲稱為“老太太織網團團長”。
2018年的李方震迎來了高光時刻。他被山東省電子商務促進會評為“電子商務雙創之星”。
在惠民,當創業的氛圍起勢之后,尋找電商“雙創之星”并不是難事。
與李方震不同,缺乏創業資金的崔啟松將目光瞄向了惠民姜樓當地特有的沙土。賣沙子也能賺錢?愛琢磨的崔啟松嘗試自己種植草莓苗搭配沙土在網上銷售,并一炮打響。如今,他的“新型立體種植盆”加上草莓苗、韭菜根,讓成千上萬的網友成了他的客戶。(邯鄲小程序公司)
將快遞送到村里,將“農村產”運到全國,在此過程中,年輕人回來了,現代農業被引入,農村變富了,農民有錢了,惠民的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之路越走越順。對惠民縣有關部門決策者來說,他們不滿足于現狀,從示范縣如何到引領者?他們還有更大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