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結節中醫溯源
太乙堂中醫醫院中醫專家、名譽院長梁世界告訴大家,中醫自古并無肺結節之病名,肺結節歸屬于“肺積”范疇。“肺積”是中醫“五積”之一,《難經·五十六難》中記載:“肺之積,名曰息賁”,指邪氣留滯凝結于肺,當今多被用于指代肺癌等疾病。
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,人們壓力增大、欲求增多,欲而不達,久而成郁,木郁不達,上犯于肺,則肺失清肅,宣降失常,氣阻痰滯,肝郁脾虛,運化失司則聚濕生痰,痰氣郁久則易形成有形之積。
大部分肺結節是健康體檢或因其他疾病檢查時被發現,患者常常無臨床癥狀,影像學檢查結果可視為中醫望診的延伸。
肺結節主要病機為“郁”
1、現代醫學對肺結節的發病因素尚不十分明確,雖然有人提出可能與吸煙有關,但臨床發現沒有吸煙嗜好的女性發病率并不比男性少見。通過臨床實踐梁院長提出肺結節的主要病機為“郁”,“郁”有積滯、蘊結、滯而不通之意,初以氣機失調為因,無論是六淫外襲,還是七情內傷,必先傷人氣機。
2、氣機郁滯,氣血運行不暢,津液輸布失常,則聚而成痰、瘀等病理產物,痹阻肺絡。肺絡不暢,日久成積。清代沈金鰲所著《雜病源流犀燭》記載:“邪積胸中,阻塞氣道,氣不得通,為痰,為食,為血,皆邪正相搏,邪既勝,正不得制之,遂結成形而有塊。”故梁院長認為肺結節以郁為因,先賢雖有六郁之說,但臨床觀察發現本病以氣郁、痰郁較多見。
生活水平的提高,骨梁厚味成日常,且從事腦力勞動者日漸增多,痰濕體質的人群日漸增多,進一步為氣郁痰郁提供了溫床。鑒于男性與女性的生理特點及生活習性的不同,梁院長認為男性多痰郁,女子多氣郁。
梁院長說舒暢心情,保持良好的情緒,對肺結節的預防和診治至關重要。
中醫內調外治消散肺結節
肺結節作為一種實質性的器質性病變,臨床上往往癥狀復雜。
梁院長對肺結節的病理病機有獨到的認識,認為肺結節病機可用“滯、阻、瘀”這三個關鍵字來概括,具體就是“氣滯、痰阻、血瘀”。
太乙堂中醫院為了更有效地助力廣大結節患者盡快消散結節,特別引進動力溫控經皮給藥中醫外治技術,中藥內服+透藥外治,形成太乙堂中醫散結節的經典組合,被眾多結節患者認可。
來太乙堂診治的肺結節患者,不約而同反饋,咳嗽、胸悶等癥狀緩解、CT復查結節變小。
太乙堂中醫專家臨床證實,在肺結節的診治過程中,中藥內服+TTS外治技術協同作用,讓更多肺結節患及早痊愈,規避了肺癌風險。